2016 - 2024

感恩一路有你

清代官窑茶杯如何鉴定 清代茶杯的底足特征?

浏览量:4473 时间:2023-02-28 08:48:49 作者:采采

清代官窑茶杯如何鉴定 清代茶杯的底足特征?

清代茶杯的底足特征?

清初的时期,瓷器的底足经常出现“旋痕”和“挑刀痕”,这种修足痕迹就是明代末期到清代初期的一种瓷器特征。到了清代康熙的时候,发现瓷器的底足处,经常会有规律不一的“棕眼”出现。康熙时期的瓷器底足出现棕眼,从棕眼处,可以观察到瓷器的胎体。而到后来,一些仿制康熙的瓷器,为了仿制底足特征,也出现了“棕眼”,但是,仿制的棕眼在观察后发现,这种棕眼比较大、比较潜浮而且从棕眼处根本观察不到瓷器的胎体。这类的仿制品在清末民国时期频繁的出现,只要掌握康熙瓷器底足的特征,就很容易识别新伪了。

在清代道光时期出品的一种比较有名气的瓷器,叫“钧红”也就是窑变一类的瓷器。这种瓷器通过观察底足,发现有许多参差不齐的“狼牙”形状,是那种瓷器的特征。由于那种瓷器的釉水非常的肥厚,所以瓷器烧好以后,瓷器的釉水流到垫烧物上,发生了连粘,这就需要人工的敲击使其分开,所以形成狼牙般的底足。有的人也管这种底足称之为“敲底”。元明时期的瓷器由于胎土中含铁的成分多,瓷器烧成以后,这种含铁的物质在瓷器的底足形成沉淀,经过氧化后就会出现红色的痕迹,这就是所说的“火石红”也有人称其

为“窑红”。后来有的人为了仿制元明瓷器的这种火石红,在瓷器的底足处用一种颜料进行涂抹,以作伪。不过这种人工作伪的火石红颜色浮于瓷器底足的表面,而且颜色发黄。

明代无论早期还是中期都是斜削尖足和平足为主流,即使有类似泥鳅背的修足胎体也不大相同很好区分,到末期出现泥鳅背时候又因纹饰与清代的区别也比较好区分!

清代官窑特征图?

清代官窑特征,是清代景德镇瓷器的重点之一。无论从造型,品种,釉色彩绘诸方面,清代官窑都具有较高水平。从造型看,挺拨硬朗,雄奇魁伟者颇多。尤其是大件琢器,小件作品中,细巧秀丽者也不在小数。清代官窑的主要特色在于颜色釉方面。

从胎质上讲,官窑胎质洁白细腻,无杂质,不象民窑器有杂质,不够光滑,官窑款识书写严谨,力透纸背,书写位置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不够所以是很标准的。民窑则款识有的虽说是年号款,但书写很随意,仿佛书写人识字不多的感觉,书写位置极不规范。从画工技艺上讲官窑瓷器技法很娴熟,人物,虫鸟,花卉,意境等有很高的造诣,所谓的精益求精就是这种感觉。民窑则有差距了,随意人物描绘不精准,缺乏认真创作的状态。从颜料来看官窑的均为上佳材料,现流传至今的到代藏品可知其所以,为什么名贵,这就是答案。而民窑所用颜料,相对而言成本高,销路就窄,资金的回笼就慢,故采用价廉的颜料。综上所述官窑和民窑的区别就在以上几点。肤浅之见,请予补充。

瓷器 官窑 特征 民窑 颜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