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2024

感恩一路有你

广场舞蒙古舞(蒙古舞有哪些?)

浏览量:3183 时间:2023-01-03 16:32:14 作者:采采

广场舞蒙古舞(蒙古舞有哪些?)

蒙古舞有哪些?

蒙古族舞蹈大多雄壮、浑厚、质朴、奔放;也有美丽的抒情舞蹈,如《盅碗舞》。藏族《锅庄》舞蹈轻盈自由。苗族的《芦笙舞》优雅端庄。彝族的《阿细跳月》有一种奇特的节奏和热情。维族人《赛乃姆》聪明而热情。壮族的《扁担舞》节奏感强,清脆高亢。傣族的《孔雀舞》速度快、轻盈、细腻。

……我国少数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其舞蹈艺术在我国舞蹈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兄弟跳黑熊格斗舞

鄂伦春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舞者双腿下蹲,双脚在地上跺动,来回扭动肩膀,模拟黑熊搏斗,赞美鄂伦春族勇敢好胜的民族性格。

参加人数没有限制。三个人一组,站成“品”字形。其中两个面对面站着,上身微微前倾,相对打量着对方;膝盖微微前倾,双手放在膝盖上,双脚保持跳跃。与此同时,你的肩膀随着节奏左右扭动,你的头左右摇摆,喊“哈默,哈默”(熊的叫声)的粗壮声音此起彼伏。他们俩太接近了,不可能赢。第三个人以同样的动作加入,在他们两人中间蹲着跳着以示劝说,直到一方承认失败,另一方宣布胜利。

舞蹈充分展现了捕猎野生动物时,猎人们志在必得的顽强斗志;同时赞美熊力无边,勇猛非凡的特点。在《黑熊搏斗舞》的一些地区,用“哼、哼、哼”的喉音作为舞蹈伴奏,所以情绪非常高昂,动作勇敢有力。

兄弟舞杯舞

蒙古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一种女子独舞,为宴月团圆而表演,后组成群舞,搬上舞台,在第八届世界青年友谊节上获得金奖。

这种舞蹈的特点是动作优美,配以琵琶、和郑。由于蒙古包场地和手拿灯笼碗的限制,他们基本上以跪、坐、站的方式原地舞蹈。舞者主要通过手、腕、臂、肩的弹、挑、拉、搓,以及以腰部为轴的前后倾斜来表演。技术好的人可以头上顶一叠碗,一手拿一个道具或一手拿一盏灯,像流星一样一边盘旋一边快速奔跑。此时,灯焰摇曳,舞蹈婉约飘逸,器乐婉约流畅,充满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欢乐。

兄弟民族舞蹈锅庄

藏族民间舞蹈的一种形式。“锅庄”在藏语中是“锅卓”的谐音,意思是围成一圈跳舞。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等藏区。

《锅庄》分为两种类型:农业区的锅村和牧区的锅村。农锅庄流行于藏东昌都地区,牧区锅庄(即牧民舞蹈)流传于当雄、黑河、索县牧区。

《农果庄》的结构分为两段,从慢板到快板,有慢、中、种速度。刚开始的时候,男女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轮番唱歌,双脚摆动。唱完之后,他们异口同声地喊“哑巴”。突然,舞步加快,越跳越快,以热烈的快板结束。《锅庄》的动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节奏缓慢,舞姿婀娜多姿;另一类节奏快,舞蹈热情奔放。许多动作模拟动物形态,如“老虎下山”、“雄鹰盘旋”、“洋洋得意”、“猛兽戏”等,注重体态的情感变化和表情,是藏族人凶猛气质在舞蹈中的体现。

牧区锅庄的水平和表演形式与农区大致相同,但动作差异较大。牧区锅庄的一大特色是人们经常手抖胸跳,脚舞(手脚同侧)流畅。

兄弟舞蹈芦笙舞蹈

苗语又叫“踩芦笙”,叫“考证、布施”。它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特点是男子演奏芦笙时下肢(包括髋、膝、踝)灵活舞动。流传于贵州、云南、广西、湖南苗族地区。根据其活动的内容和性质,一般可分为自娱型、习俗型、表演型、祭祀型和礼仪型五种。

自娱自乐芦笙舞最受欢迎。舞者不受年龄、性别、人数限制。常见的舞蹈有两种:一种是男子吹奏小芦笙,一种是女子手持花手帕。男男围着一群吹大芦笙的舞者,踩着有节奏的音乐,轻轻摆动身体转圈跳舞。另一种是一对以上的芦笙舞者领舞,大家在后面围成一圈跳舞,动作随着领舞者演奏的音乐而变化。舞蹈特征有“踏步”和“跳跃”两种。“踏步”,以膝盖轻微屈伸,有节奏地向前移动为特征,端庄脱俗。“跳”的特点是跳的脚落地后,下肢的震动,脚的踢动,上身的自然摆动,柔和自然。

一般表演芦笙舞都是以竞技的方式集体比赛,演奏音乐多,跳舞时间长,声音和谐优美,动作和步法丰富才能取胜。个人比赛,或靠动作的节奏多变、剧烈激烈,或靠完成高难度动作的能力取胜。表演芦笙舞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的还秀出高难度的技巧来博得观众的赞叹。比如滚山珠,蚯蚓滚沙,猴子爬树,蚯蚓滚等等。有的模仿动物的习性和神态,以表现生活的幽默,给人以。如“牛打架”“半鸡”。

兄弟舞蹈塞纳姆

维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它主要发源于新疆南部各民族聚居、从事农业生产、文化发达的绿洲,也是维族古代舞曲的名称。

《赛乃姆》是节日或劳动后表演的一种集体歌舞。形式自由活泼,没有固定的公式。舞者可以即兴表演,只要合上张乐的节奏,也可以一个人跳,两人一组,三五人一组。一般来说,节日的节奏是由中速转为快节奏。当歌舞达到时,大家往往会大喊“凯——那个!”(《加油》)这时人声和鼓声异常欢腾,把气氛推向了,所有的舞者都异常兴奋和激动。

这种舞蹈抒情、婉约、优美,其动作特点是头、肩、手、腕、腰、小腿的巧妙运用和协调。如果海关部门有脖子移位,摇头;腕有绕腕、转腕、搓腕,腰有胸腰、侧腰、下腰;腿部动作更丰富,踢、跺、滚、翻。舞蹈多取材于生活,如挽帽、挽袖、拉裙、抚胸等。当表演进入时,舞者单腿下蹲,双手在腹部前击掌耸肩,然后双手向下张开,右手举过头顶,环绕手腕,左手手指放在大腿上,轻轻地移动脖子。这里有击掌、耸肩、绕腕,最后的移颈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强烈地表现了舞者在舒适的心情下的乐观。

这种舞蹈具有不同的地方风格:南疆活泼优美深情,步伐轻盈,腕舞变化丰富;北疆的动作潇洒、敏捷、轻快;东江的动作端庄稳重,单步多。这首舞曲旋律优美,感情深厚,节奏明快,伴奏乐器中的铃鼓响亮流畅,起到渲染气氛,振奋人心的作用。

兄弟舞蹈扁担舞

又称“大路列”、“鼓浪”、“大郎”(均为壮语音译),是壮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马山、都安等县的山村。

舞蹈演员可以四人一组,或者十人或八人一组。他们可以围着一条长板凳或者一个木槽,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根扁担互相敲打,或者敲打板凳或者木槽,发出各种和谐的声音。节奏变化无穷,节奏感强而有力,声音清脆响亮,发出很大的声响。逢年过节,打谷场上、大街小巷都能听到敲杆声,尤其是晚上,到处灯火通明,全村沸腾。扁担的敲击声与竹筒轻快悦耳的伴奏相结合,人们的欢声笑语汇成一片欢乐的声音。那一幕震撼山谷,激荡人心。

舞蹈多表现播种、插秧、收虫、打稻等劳动过程和欢乐心情。边唱边跳,只用竹筒敲击伴奏,就像高山族的杵舞。

《扁担舞》的舞蹈和队形没有更多变化,只有独特的弹杆节奏,上下左右不同的演奏风格,以及强烈的音效,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返回

舞蹈 动作 节奏 舞者 锅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