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2024

感恩一路有你

人类是如何证明不存在以太这种物质?

浏览量:1999 时间:2018-10-10 15:21:30 作者:
网友解答:

以太是19世纪的物理学家提出的一种相对于光速存在的绝对参考系,他们认为,以太充满整个空间,即使是真空也不例外,并且可以渗透到一切物质的内部之中去。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么光的速度在各个方向是不同的,但是这与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变原理是相矛盾的;历史上曾有很多物理学家证明以太不存在,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1:如图所示,由光源S发出波长为λ的光,入射到半透反镜G后,一部分反射到平面镜M2上,再由M2反射回来透过G到达望远镜T;另一部分则透过G到达M1,再由M1和G反射也到达T。假设G到达M1和M2的距离均为l,且M1和M2间不严格垂直,那么在望远镜的目镜中将看到等厚干涉条纹。现把固定在地球上的整个实验装置作为运动参考系,设想它相对于绝对参考系(以太)以速度v运动,而从实验参考系来看,以太则以-v的速度相对实验参考系运动,光在以太中不论沿哪个方向的速均为c。我们如取以太参考系为S系,实验室参考系为S',从S'来看,光自G到M1的速度为c-v,而光自M1到G的速度则为c+v,于是从S'来看,光从G到M1,然后再由M1到G所需的时间为:

2:另外,从图中S'系来看,光自G到M2和自M2到G的速度均为(c^2-v^2)^1/2。所以,从S'系来看,光从G到M2,同理也可以算出由M2回到G所需的时间,这里略过。

3:有以上两个式子可以看出,从S'系来看,G点发出的两束光到达望远镜的时间差为:

4:若把两个仪器旋转90度,光程差将变号,则前后两次的光程差为2Δ。在此过程中,望远镜的视场内应该干涉条纹移动ΔN条,有:

5:如果能测出条纹移动的条数,就可以计算出地球相对于以太的绝对速度v,从而就可以把以太作为绝对参考系了;在试验中,l约为10纳米,光的波长为500纳米,v取地球的公转速度30000米每秒,按照以上理论,干涉条纹的移动数应为0.4,并且迈克尔逊的干涉仪精度达到了1/100,所以在系统误差范围内很容易看到这0.4条条纹的移动,但是他们并没有观察到条纹的移动,并进行多次实验,也没有看到。这就充分说明了以太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个实验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网友解答: 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人们就开始探究世界的组成。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认为世界是由水,火,土,气四种元素构成的!而亚里士多德扩展了四元素说,提出了第五元素:以太。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分为月下世界与月上世界,月下世界短暂且易腐朽由四元素构成,月上世界完美且永恒由轻而透明的以太构成!

经典力学时期

17世纪笛卡尔提出物质之间的力都必须通过介质来传递的观点,空间中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充满着叫做以太的物体。以太虽无法被感知,但可以传递如磁力这样的力。牛顿则拓展了以太理论,将以太描述成一种不断向地球表面运动,具有密度梯度的流体。

两朵乌云

19世纪物理学家普遍认为,以太相对于绝对空间是静止的。如果能测出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就能算出地球相对于绝对空间的速度。但不同的实验或现象却给出了相反的结论:

光行差现象表明地球在以太中穿梭;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则表明地球相对于以太静止;

斐索实验的结论是地球部分拖动以太运动;

这些相互矛盾的现象就是开尔文口中的物理学两朵乌云之一。

相对论的诞生

当时如洛伦兹,庞加莱这样的学术大师都在致力于解决经典力学的难题。只有爱因斯坦另辟蹊径,抛弃了绝对空间与绝对时间的固有观念,提出了基于相对性原理与光速不变原理的狭义相对论。

从此“同时”不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相对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