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2024

感恩一路有你

甘甜.我国数字鸿沟现状及其跨越

浏览量:5076 时间:2017-03-27 17:26:16 作者:

第22卷第5期

 

2004年5月

 

情 报 科 学 

l. 22, No.  Vo May

, 2004

5

我国数字鸿沟现状及其跨越

甘 甜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 广州510275)

摘 要 文章论述了数字鸿沟的含义, 指出了我国数字鸿沟的现状, 深刻分析了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 并

提出跨越数字鸿沟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数字鸿沟 网络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 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634(2004) 05-0625-03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Divide in China and It ' s Leaping Over

Gan T ian

(Info rmat ion M anag ement Depart ment of Zho ng shan U niver sity , G uang zhou 51027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 the meaning of dig ital div ide is discussed firstly.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 n

o f digital div ide in China and it s r easons , the author pr opo ses some sug gestio ns o n ho w to leap it o ver .

Keywords  Dig ital divide  N etw or k  Infor mation techno log y

把世界各国分为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领先者、积极采

1 引  言

随着新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 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在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 由于世界各国或一国之内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不断分化, 从而产生了“数字鸿沟(Dig ital

信息鸿沟(Inform ation Gap ) ”。Divide ) ”或称“

英国广播公司(BBC) 的在线新闻中, 把数字鸿

沟解释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也就是指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 不同国家以及国家内部群体在对包括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上存在着差异, 并因此造成发展机遇和环境的巨大落差。从世界范围看, 就是指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及信息化程度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所形成的信息不对称; 从一国范围来看, 就是指地区、行业、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不同信息主体等差异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因此, 数字鸿沟实质上就是存在于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的鸿沟, 是一种因信息落差所引起的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

用者、追赶着、落伍者、边缘化者, 这反映了全球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信息技术促进发展在世界各国的不均衡性, 造成信息时代新的贫富差距。

根据这种分类, 我国已经处在“落伍者”的行列中, 成为世界网络革命的“数字贫困”国家, 我国数字鸿沟主要存在于3个方面, 即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我国各地区之间及城乡之间。

(1) 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第一, 在电脑普及水平方面。最新资料显示, 美国电脑保有量是中国的10倍多, 电脑普及率是中国的55倍。美国拥有电脑1. 641亿台, 居第一位, 占世界电脑总拥有量的28. 32, 平均每万人拥有近5000台电脑; 而中国电脑拥有量为1590万台, 平均每万人拥有88台电脑。

第二, 在网络普及率方面。1995年底中美网民绝对数量相差592万人, 2000年年中则相差1. 27亿人, 差额扩大了21倍多。

第三, 在信息化投入方面, 中美之间相差45倍。第四, 在社会信息化指数方面, 根据相关计算, 目前中国信息化指数仅为美国的7, 其中信息资源水平指数、信息装备水平指数、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指数、信息主体水平指数分别为美国的5. 5、4. 3、5. 7和24. 8。中国的社会信息化程度仅仅处在美国60年代初的水平, 两者差距在40年左

2 我国数字鸿沟现状

从全球的发展来看, 根据因特网普及水平可以

:

,

626情 报 科 学                  22卷

右。最后, 从发展的态势来看,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 中国与世界的数字鸿沟还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2) 我国各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

我国各地区之间因特网普及水平极不平衡。东部、东南部地区是因特网普及的领先地区, 因特网普及率远远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呈现出明显的区位特征。

根据CNNIC 第1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到2002年12月31日, 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为2083万台, 上网用户人数为5910万人。上网用户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南, 其中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山东网民数占全国网民数的比例分别为9. 5、8. 1、7. 1、6. 6、6. 5, 居全国前5位。

根据CNNIC 历年调查统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 我国各地区的网民人数均增长很快, 但东北、西南、西北地区用户所占比例的总数一直在30以下。从CN 下注册域名的地域分布也可以看出, 华北、华东、华南的CN 下注册域名比例一直占85以上, 东北、西南、西北的CN 下注册域名比例近年虽略有增长, 但所占比例仍非常小,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地区之间的信息化水平的差距。

(3) 我国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从信息基础设施的比较来看, 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的电信业发展速度较快, 但是这种发展是不均衡的, 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十分悬殊, 且呈现逐步扩大趋势。1990年城市电话渗透率为1. 78, 而农村仅为0. 17, 相差1. 61个百分点; 到2000年, 城市电话渗透率为20. 31, 而农村仅为6. 40, 相差13. 91个百分点, 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CNNIC 调查结果显示, 尽管我国网络用户的增长率较高, 但是网络普及和应用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城市。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 达到了28; 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 占总数的15. 7;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军人所占比例最少, 分别只有1和0. 9。农民在网络用户中只占0. 3, 完全处于数字鸿沟的另一端, 成为网络革命中的“数字贫困”人口。

以上分析表明:从中国与世界的比较来看, 中国已经成为“数字贫困”国家; 从国内各地区的比较来看, 中西部地区基本上成为了“数字赤贫”地区; 从城乡的比较来看, 农村地区完全成为了“数数字鸿沟在世界范围内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水平及信息化程度的差距; 在一国范围内表现为地区、行业、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不同信息主体等差异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透过现象深究数字鸿沟形成的原因, 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 国家、社会之间的整体实力的差距是国家间数字鸿沟形成的根本原因。发达国家在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 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 在“知识权力”集中过程中,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重组和全球垄断获取“先行优势”, 牢牢占据了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制高点; 同时还利用对高科技的封锁, 使发展中国家很难找到实现“后发优势”的技术平台, 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 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长期处于不公正的、依附的和被剥削的境地。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工业化阶段, 部分国家尚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时期, 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 使发展中国家肩负双重发展重任。由于外汇拮据, 知识和人才的匮乏, 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工作, 提高因特网应用水平以及建立和利用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和电子社会而被“边缘化”了。在这种境况下, 南北数字鸿沟只会越拉越大, 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来创造价值的新经济只能是一种“富国现象”。此外, 在发达国家之间, 经济、科技发展的不均衡性也是造成发达国家之间信息资源占有和使用的不对称, 从而形成信息落差的根本原因。

(2) 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地区、不同阶层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造成一个国家内部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我国地区间数字鸿沟是主要由地理因素和政策因素产生的。东部地区多为平原, 并靠近海洋, 容易发展交通; 西部地区多为山区, 交通不易发展。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比西部地区高, 社会需求市场空间相对较大。因此, 东部地区投资的成本相对西部地区较低, 收益率相对较高。这就造成了信息化投资的不平衡性, 西部地区不仅得不到所需要的资金, 而且其有限的资金还往东南部流入。另一方面, 中央政府对东部沿海经济特区的种种优惠政策, 加快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东西部地区政策优惠上的差异, 强化了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 3 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

,

5期                我国数字鸿沟现状及其跨越的发展。即使在我国同一地区不同群体之间, 也存在由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收入、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等的不同造成信息资源占有和使用的不均衡的现象, 形成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差距。我国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主要是由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差异造成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农民的收入较低, 仅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 造成农民信息意识薄弱、信息消费能力较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已经成为农村地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根本障碍。

627

先导和中心, 世界信息产业界的六大巨头中有五家属于美国。美国这架巨大的经济战车正是由这些执世界高科技之牛耳的大公司所拉动的。没有我们自己内在生长力, 我们只能永远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爬行。因此, 应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自有知识产权的数字产品的开发中去, 走上内源型发展之路。(4) 加快西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开发应该网络先行, 这是弥补数字鸿沟的基础。“要想富, 先修路”, 基础设施建设即为信息化之路。要缩小东西部数字鸿沟, 就必须加大计算机网络、视听传媒网络等信息设施建设。要把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公共设施来对待, 并降低收费标准, 让更多的人有能力上网, 让网络进入企业和家庭, 使网络“平民化”。

(5) 树立人才资源观, 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人力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宗旨是“富民为本, 投资于人民”, 西部开发的战略也应当从以“物”为中心的资源开发转向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开发, 这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6) 大力发展教育, 特别是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可以使知识传播成本不断下降, 而且这一下降是与人的基本素质的提高同时进行的, 即人的现代化。利用多元化的途径和手段, 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应该是缩小数字鸿沟的重要手段。只有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技术、掌握新技术, 并把这些新技术能够加以应用, 才能使“信息穷人”越来越少, 从而逐渐填补数字鸿沟。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 周绍杰. 中国如何应对数字鸿沟. 中国工业经济, 2002(3)

2 苏 震. 中国如何填平数字鸿沟. 情报科学, 2002, 20(7) :766~768

3 邵培仁, 张健康. 关于跨越中国数字鸿沟的思考与对策.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33(1) :125~133

4 郑淑荣, 赵培云. 中国如何应对数字鸿沟. 现代通信, 2001(9) :1~3

5 胡 剑. 数字鸿沟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现代计算机, 2002(7) :69~72

6 康建强, 唐曙南. 弥合数字鸿沟发展数字经济. 情报杂志, 2002(7) :14~157 w ww. cnnic. co m. cn

(责任编辑:滕代娣)

4 跨越数字鸿沟的策略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谈及跨越数字鸿沟的ABC 基本要素:A (access) 代表获取科技的能力和

渠道; B (basic skills ) 代表基本技能, 指信息时代所需的技术培训和技能; C (content) 代表内容, 指丰富的多媒体、多语言和高品质的内容。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 笔者就跨越我国的数字鸿沟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在观念上要重视数字鸿沟, 消除盲目乐观的误区, 建立危机意识。有些人曾乐观的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 网民数量的增长, 数字鸿沟正在缩小。对此观点, 笔者不敢苟同。与之相反, 笔者认为:在全球信息革命和知识时代, 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平等, 构成了信息时代新的全球贫富差距。伴随着“马太效应”(即“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的加剧, 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方面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数字鸿沟”也会日益扩大。因此, 在观念上树立危机意识将有助于消除错误认识, 帮助我们清醒、客观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 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 制定正确的信息产业政策,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产业支撑。这就要培植本土化的创业公司, 只有产生大量的创业公司, 才能使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成为可能。我国已经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决策, 在未来10年内把信息产业变成一个最大的产业, 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3) 要注重培育数字化的内在生长力, 把握数字化发展的主动性。众所周知, 美国是信息革命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