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2024

感恩一路有你

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必背知识点?)

浏览量:2343 时间:2022-12-18 09:22:42 作者:采采

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必背知识点?)

基础会计学有哪些内容?

基础会计是经济类所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会计的概念、对象、作用、任务和核算方法;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账户对比关系和会计分录;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六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试算和会计差错的更正;账簿的结算和对账;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清查制度和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会计报表的报送和审批;会计循环、会计形式;会计准则体系、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等。

基础会计学有哪些内容?

基础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复式记账和会计业务循环、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制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处理程序、会计组织和规范等。

基础会计学必背知识点?

必背:1。会计概念和职能

2.基本假设、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及其相互关系。

3.会计记账方法、会计学科分类以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4.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的工作流程

5.会计科目的类别和各科目的含义

6.会计报表和分析报告的类型

7.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流程。

部分内容需要同时记忆和理解,否则还是不行。

2-@qq.com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特殊方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

2.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特殊方法。

3.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本运动或价值运动。企业的资本运动表现为三个过程:资本投入、资本利用和资本退出。

(一)企业的资本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和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前者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后者形成企业的负债。

(2)企业的资金运用是指资金投入企业后,在供应、生产、销售中的不断循环和周转。

(3)企业的资本退出包括清偿各种债务、缴纳各种税费、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本会离开企业,退出企业的资金循环和周转。

4.会计目标又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标准,即向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相关会计信息反映了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

5.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1)会计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和相关会计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3)拓展功能:预测经济前景

7.会计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特殊方法组成。

8.一般认为,基本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法人)不是等价的概念。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继续按照目前的规模和状态经营,不会大规模关闭或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的连续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等长的连续期间,以分期方式进行结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会计核算应以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在境外设立的企业向境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成。

(5)会计的四个基本前提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的空间范围,连续经营和会计阶段确立了会计的时间长度,货币计量为会计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9.权责发生制又称权责发生制或应收应付制,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为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任何当期的收入,无论是否收到款项,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凡是应由当期承担的费用,无论该款项是否支付,都应作为当期费用。反之,不应该归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是当期收到的款项,也不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不应归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已经支付了款项,也不能作为当期费用。

10.收付实现制又称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收付来记录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本期收到的任何收入和费用,不论是否属于本期,都视为本期收入和费用。相反,任何未支付的当期收入和费用,即使属于当期,也不能视为当期收入和费用。

1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1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和其他使用者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所有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完整。

(2)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求相关,这将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状,预测未来情况。

(3)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意思:同一个企业,不同时期可以比较。不同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具有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根据交易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8)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迟。

13.会计准则有严格完整的体系。在《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发布了会计准则。

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技巧和公式

最基本的公式——阅读公式

包括会计在内的所有科目都必须认真阅读指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如果你是会计考生,从听导师讲课到最后备考,你至少要看五遍指定教材。我总结为“自学五读公式”。具体内容如下:

课前预习,课间跟老师读。

所以,读三遍,读四遍,然后练习习题。

看书复习准备考试,赢了就笑。

这主要是强调在课前预习、课堂听力、课后复习、巩固问题和考试总复习中,要把阅读放在一个基础的位置。古人说“一本书可以读百遍,其意不言而喻”或者“熟读唐诗三百首,即使不会写也能背出来”。

用公式理解记忆账户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会计基础学习的入门规则,是学生需要深入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的知识点之一。

一般我们把账户分为五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资产和成本账户一般通过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两者的结合称为权益)一般通过借方登记减少。信用登记增加损益科目,需要区分是费用还是收入单独登记,收入和费用之间的登记也是相反的。为方便初学者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写下《记账规则之歌》。

记账规则之歌

贷款增加和贷款减少都是资产,权益与之相反。

资产的成本总是一样的,所以要小心记在心里。

损益账要分清,费用收入不一般。

增加收入时记贷方,减少结转时记借方。

大家可能还记得,会计上有七种基本的核算方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我们也可以把这七种方法总结成以下公式:

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为先。

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制凭证也不容易。

账簿要认真登记,成本核算要有成本效益。

财产检查对账真实,报表编制工整。

用公式理解跨期递延账户的会计处理

交叉摊销科目主要包括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待摊费用实际上是先支付后分摊的费用,主要属于资产性质。预提费用实际上是先预计后支付的费用,主要属于负债性质。它们的共同点是收益期是几个会计期间(月)。他们的会计规则可以通过组合以下公式来理解和记忆。

一首被拒绝的歌

所有预提费用递延,预提费用预提。

先花钱,后付钱。

支付预付的借贷资金放弃。

摊销需要从出借人转出,借入的费用计入损益。

预提费用由贷方支付,四项费用由借方支付。

理解用公式记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是会计考试中令人头疼的问题,也是现金流量表编制中最容易犯的错误。下面的公式基本概括了现金流量表的整个编制过程。

看收入找应收账款,把未收的税分开。

当你看到应付的成本时,你不应该忽视库存的变化。

相关费用先充分调整,差额再找。

财务支出也有例外

解释:第一句针对的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基础的,所以当我们看到营业收入时,就要寻找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款会单独核算(收到的款项的增值税会作为现金流),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含的应收税款,如果没有收到实际的现金,会贷记到应纳税款中。此外,应收票据贴现产生的贴现利息(已计入财务费用)将被转回。例如,应收票据金额为10万元(如果发生在3月),则在5月贴现,贴现利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和期末的报表来看,应收票据没有变化,但是你要调整现金流,因为实际现金流是9万元。

第一句话“看到成本找应付时,不要忽视存货变动”,告诉你在处理“采购商品支付的现金”时,要找应付账款。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和期末变动情况,看是否与该项目有关及相关调整。

第一句“先调整所有相关费用,后发现差异”是指先调整“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的所有金额,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支付的现金”。之后只有六个项目会被转移回来。这六项分别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不含任何营业费用调整)。

第一句“财务费用也有例外,所以要注意分类”就是上面说的贴现利息。

第一句“所得税直接结转,业务外发现固定资产”。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都来自固定资产的盈余和赤字,自然要找固定资产。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这些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只要冲销就可以了。

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比较特殊,需要单独核算。

一般来说,有三点需要注意:

在核算“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时,有两个项目需要调整。财务贴现利息收到的现金及应交税金。

在核算“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时,需要调整五个项目。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应交税费(进项税)。

在核算“其他支付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时,需要调整6个项目。坏账、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请参考我给你总结的间接核算规则。

损益相关项目调整后净利润(9项)。固定资产(4项):减值准备、折旧、处置损失、报废损失。无形资产(第1项):无形资产摊销。财务费用:反映当期应属于投资融资的财务费用,不包括贴现利息(上面我们已经讨论过,贴现利息是一种特殊的财务费用,实际做题时一定要注意。)投资损失、预提费用、待摊费用。

与损益无关的项目(四项):存货、递延税款、营业应收款、应付款。这些项目可以通过应用平衡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所有者权益增加时,净利润减少,净利润增加,从而实现权责发生制下净利润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调整,去掉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动的项目。比如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就意味着在“资产”方减少,负债不变的情况下,“所有者权益”减少。因为折旧不影响现金流量,所以这部分要增加到净利润中,其他项目的处理如下。

会计 企业 方法 费用 现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